發布時間:2022年04月08日 瀏覽次數:
前幾天,由于閑著無事,就想整理一下以前上班時的一些工作筆記,不經意間,從筆記本中滑落到地上一張有點發黃的黑白老照片,那是一張我在鉆機前的照片,瞬間把我的思緒帶到了1977年在鉆探機臺上度過的第一個春節的情景。
七十年代初,為落實毛主席“開發礦業”的偉大號召,解決國家建設對鋼鐵、煤炭等工業的迫切需要,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批準建設以邯鄲為中心的鋼鐵、煤炭等綜合基地,并在河北省邯鄲市成立了邯(鄲)邢(臺)鐵礦會戰指揮部,調集冶金地質516隊、517隊、518隊、519隊、520隊和河北地質1隊、2隊、11隊、12隊、物探隊以及華北地質研究所等單位的一大批地質找礦人員和建設者,開始了有上萬人參加的邯邢鐵礦大會戰。這次大會戰,歷時6年,其中提交邯邢鐵礦地質礦產儲量4億多噸,為邯鄲和邢臺鋼鐵工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當時,為了解決地質找礦人員不足的問題,便有了抽調一部分青年充實地質找礦大軍中來的舉動,我有幸成為這支隊伍中的一員。
轉眼間,1977年的春節就要到了,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也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節日,但凡是中華兒孫沒有一個不想和父母、家人過一個團圓、溫馨的春節。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隨著年味兒越來越濃,特別是當看見準備回家的隊友,購買了大包小包的物品,這對少小離家已經一年多的我來說,回家的渴望就越大,無時不在地思念著母親張望村口的眼神,思念那臘月二十三送灶神、二十四來掃房、二十五糊窗戶、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磨豆腐、二十八蒸年糕、二十九貼春聯、三十闔家團圓吃餃子,初一早晨放鞭炮、給長輩磕頭拜年......特別是思念著和父母以及親人們的團聚時刻,但假怎么也請不下來,主要是大隊黨委鑒于時間緊,任務重,決定春節不放假,要過一個革命化的春節,以確保實現首季開門紅。而想請假的人太多,工作崗位離不開,無奈之下,雖有心結,只得作罷,于是給父母寫了一封家書,說明了情況,但那種強烈的懷鄉愁緒與寂寥之感還是難以派遣。
不湊巧的是,那年春節期間,天氣特別的冷,滴水成冰。大年三十下午,天氣越來越陰沉,隨著北風吹來,天上開始有雪花飛來,剛開始零零落落,又小又柔又輕,就像那高貴的白天鵝輕輕抖動翅膀,一片片小小的羽毛,飄飄悠悠落下來;接著風越來越大,小雪花變大了,變厚了,變得密密麻麻,紛紛揚揚,似玉屑,似羽毛,似花瓣,在天空中翩翩起舞。雪越下越大,此時的雪花在半空中你拉我扯,你抱住我,我擁緊你,一團團、一簇簇,仿佛無數扯碎了的棉花球從天空翻滾而下。
大年初一,早晨天剛蒙蒙亮,房東家(臨時租住農村老鄉的房子)的孩子就起床了,咚咚、咚咚,“二踢腳”和噼噼啪啪的鞭炮聲敲響了新年的大門,震耳欲聾。隨后就聽到左右鄰居們也紛紛放起了爆竹,鞭炮爆竹聲混成一團兒,沖破云霄,整個村莊沉浸在煙花爆竹聲中,處處洋溢著新春的喜氣。此時,我突然想起了王安石的一首詩《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隨著外邊此起彼伏的陣陣鞭炮聲,我們幾個室友立即起床,穿衣洗漱停當后,出門一看,大雪下了將近有半尺多深。瑞雪兆豐年啊!于是,大家趕緊找來掃帚、鐵鍬開始和房東一起打掃院內和臨近街道內的積雪。積雪打掃完后,我們就作伴到房東家給長輩拜年,然后再去中隊干部、機長和老師傅家。由于春節期間單位不放假,家屬們就帶著孩子來隊臨時探親過年,這些家屬都得叫嫂子,嫂子來了得去拜年。班長一聲招呼,我們就開始串門拜年,先到中隊黨支部書記張培禮家,然后是機長高尚臺家,再就是老師傅們的家。平時見面打打鬧鬧,調侃嬉笑,甚至出言不遜,但今天見面都會客套,說些甜言蜜語的祝福話。大家互相抱拳,一說祝福話,工作和生活中引起的一些矛盾沒有了,隔閡也就沒有了,還是好弟兄。以往工作沒干好,機長板著臉訓個不開壺;技術不熟練,老師傅也是不給情面,心里就有意見。這一拜年,抽根煙、嗑會瓜子、喝杯茶,嘻嘻哈哈聊一會兒,關系又近了,感情又深了,啥事兒也都沒有了。拜完年后,就直奔單位食堂。雖然雪還在飄飄灑灑地下著,但大街小巷里仍然是非常熱鬧,人流如潮,空氣里蕩漾著濃濃的硝煙氣味,辛勤勞動一年的人們都穿上節日的新裝,紛紛走出自己家門,去給長輩和鄉親們拜年,男女老少個個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大年初一的早飯是餃子。俗話說:“吃飽了不想家”。為了不想家,我買了三兩豬肉餡餃子、三兩羊肉餡餃子,滿滿的一大飯盒。當看到老師傅們吃著香噴噴的餃子,邊吃邊樂呵呵地說笑著,而一些年輕的工友則是一聲不吭,悶頭吃餃子,我心中便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是快樂?還是思念?
吃完餃子后,我們走在上班的路上,邊走邊觀賞,望著這美麗的雪景,深深吸了一口氣。雪花落在身上,落在頭上戴的安全帽上,仔細一看,有的像晶瑩的薄片;有的像玉一樣潔,像銀一樣白,像霧一樣輕;有的像夜空的星星,像交錯的樹枝,千姿百態。它們是那么純潔,純潔得晶瑩透亮;它們是那么寂靜,靜得悄然無聲。我覺得每一片雪花都是一首宛轉、悠揚、清新的樂曲;都是一首輕快、和諧、鮮明的小詩。向遠處望去,蒼茫大地一片雪白,好象整個世界都是銀白色的。人從雪地上走過,身后就留下一個個清晰的腳印。
我們從駐地出發,經過半個多小時的徒步急行軍,來到了位于邢臺地區沙河市鳳凰山的山頂之上。只見鉆塔矗立,塔前貼著一副紅對聯:“鉆機歡歌鞭炮鳴,進尺高產當先鋒”,橫批“大干快上”,格外鮮艷奪目,壯志豪情油然而生。我站在鉆機旁向四周一望,只見天地之間白茫茫的一片,雪花繼續紛紛揚揚的從天上飄落下來,四周像拉起了白色的帳篷,山地之間變成了銀裝素裹。我不禁想起一句詩,“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特別是高高矗立在山谷間的801、802、806、807等鉆塔,格外醒目,尤其是機械的轟鳴聲,隆隆的鉆機聲,伴隨著大地脈搏的跳動,唱出了七十年代激情燃燒歲月的最強音---讓千年的荒山野嶺獻寶,為加快邯邢鋼鐵基地發展做貢獻。
7點45分,召開了班前會,機長高尚臺宣讀了大隊黨、政、工(會)、團(委)給全隊干部職工的春節慰問信,傳達了大隊黨委有關在春節期間“大干苦干加巧干,實現首季開門紅”的通知精神;班長郝福春安排布置了當班的鉆探進尺目標,要求大家一定要集中精力,搞好安全生產,嚴防設備“跑、冒、滴、漏”等現象發生。同時鑒于地層破碎復雜的情況,特別強調要注意泥漿的質量管理。因為泥漿,被譽為鉆探的血液,其在孔內的循環流動,一方面把孔內的巖粉攜帶出來,另一方面可達到護壁固孔的效果。隨后,班長和記錄員、設備維護員、工具管理員、水源泥漿員等各個崗位進行一對一的交接。交接班結束后,班長根據鉆探進尺情況,決定立即提鉆,于是有的爬到罐籠上去摘、掛提引器,有的丈量主動鉆桿高度,有的關水泵,有的配備新鉆具,我負責把撥叉,班長親自操作升降機,大家配合默契,整個工作有條不紊。
由于鉆塔立在山頂上,外邊是大雪紛飛,寒風凜冽,而鉆塔上只有一層棉塔布遮擋風寒,所以隨著一陣陣寒風吹進,塔內和塔外溫度一樣,都在零下十多度,厚厚的棉工服也難以抵擋刺骨的寒意,瞬間就把人凍透,手也快凍成“雞爪”了。我手上的手套全濕透了,每摸一次鉆桿都會冰涼的沾手,好像馬上就會凍在一起似的,不一會兒,手指就被凍的發麻。即便是這樣,為了能夠及時發現鉆桿和接手是否磨偏、磨壞,在提升每一根鉆桿時,還要用手撫摸著鉆桿,一旦發現鉆桿有問題,立即拉到一邊,進行更換。當鉆具提出來后,立即卸鉆頭、取巖芯、換鉆頭、再次下鉆。
正常鉆進時,班長郝福春操作著鉆機,一臉嚴肅,雙眼緊盯著主動鉆桿、水泵壓力表、鉆具的拉力表以及鉆機的轉速,兩手緊握升降機的剎車把,時刻認真地看著、聽著,決不讓一絲隱患滑過;副班長曹福興帶著我和其他同事,有的配鉆具,有的擦機器,有的給柴油機加油加水,有的丈量巖芯并及時記錄,有的清理機臺踏板,有的整理管鉗、尖錐、鉆頭等工具和物品,有的打掃鉆機前的工作場地,總之,把機臺現場整理得干干凈凈、整整齊齊。那時我所在的806機臺,剛被冶金工業部華北冶金地質勘探公司命名為“猛虎機臺”,能夠獲得如此殊榮,完全得益于“三老四嚴”和“四個一樣” 的工作作風,即對待革命事業,要當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干革命工作,要有嚴格的要求、嚴密的組織、嚴肅的態度、嚴明的紀律;“四個一樣”,是對待革命工作要做到黑夜和白天一個樣,壞天氣和好天氣一個樣,領導不在場和領導在場一個樣,沒有人檢查和有人檢查一個樣;得益于技術精煉、敢想敢干、勇于創新的工作態度。
完成了機臺外邊的常規工作后,我剛回到機臺里邊不一會兒,就見機臺門口的布簾一掀,來了一位中年漢子,是對面鉆機上的副班長,想來借個機器備件。在言談中我得知他是801機臺的,不由得平添了幾分敬意,雖然,我來806鉆機時間不長,但對這個在地質找礦會戰中履戰奇功的鉆探標桿及有著“嚴、細、實、快”美稱的801機臺并不陌生。原來我剛到隊部進行新工人培訓時,聽大隊黨委宣傳部領導介紹過他們的先進事跡,他們正在西區打加密鉆孔。看到他行動利索,說話鏗鏘有力,工作情緒十分飽滿,神態非常樂觀,我被感染了。稍后我又知道,所謂加密孔,是指為了全面掌握地下鐵礦資源的分布情況,準確地計算地質儲量,提高開采效果而補鉆的新孔。實際上我們正在勘探的鳳凰山礦區,是為了盡快改變邢臺鋼鐵廠鐵礦資源匱乏的局面所采取的具體部署,而我有幸見證了這一重要時刻。一年后,邢臺鋼鐵廠所屬資源礦山—綦村鐵礦實現了這一歷史性的跨越。
臨近中午時分,大隊黨委書記胡志文來到我們機臺,他濃眉大眼,身材挺拔,高高的個兒顯得精明干練,臉上也露出慈愛可親的笑容,只見他坐在長條凳子上后并沒有馬上問鉆機上的進尺情況,而是跟我嘮起了家常。后來才知道,那天實際上是大隊領導來機臺慰問堅守工作崗位的職工,雖然沒有帶啥禮品,但那種貼心、那種體察卻使人懷念至今。
或許領導已經了解了我們這批新工人的思想動態,嘮嗑時胡書記話鋒一轉,語重心長地對我說:當鉆探工人看似工作艱苦、單調,但毛主席說,“地質工作搞不好,一馬擋路,萬馬不能前行”,鉆探工程作為地質找礦的重要組成部分,事關地質找礦的成敗。看似僅僅是操作機器,真正的難點在地下,你們工作的對象就是巖層和礦層,要學的東西多著呢;日常勞作貌似平凡,但我們地質隊提交的每一份地質勘探報告,都來自于施工的每一個鉆孔,千萬不可小瞧它。他勉勵我要始終堅持“以獻身地質事業為榮、以找礦立功為榮、以艱苦奮斗為榮”,發揚我們地質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特別能戰斗”的“三特”精神,并把“愛祖國、能吃苦、做先鋒、敢探索”作為價值追求,趁著年輕的時光,不但要在實際工作中跟著師傅學技術,還要利用業余時間學習書本知識,學習政治理論和企業管理知識,在各個方面都要有所進步,有所作為。一席話使我豁然開朗,倍感溫暖,先前想家的念頭、寂寞的感覺一掃而光。
那天我們班由于進尺到180多米時遇到了礦層,班長憑借著多年的工作經驗,剛鉆進了0.4米就決定提鉆(當時用的是合金鉆頭)。我問班長,現在進尺這么快,為什么要提鉆啊?班長說:由于礦層比較松軟破碎,為了保證礦層采芯率,必須提鉆,千萬馬虎不得,否則就會降低礦芯采取率,無法準確地知道礦層的含鐵量。就這樣,為了提高礦層的采芯率,10多米的礦層,我們上下鉆具20多次,周而復始的重復著提鉆---卸鉆頭---取芯---上鉆頭---下鉆---鉆進……忙的是一會兒也沒有停。
到下午15點55分,我進行了本班最后一次機器檢查,添加了最后一次柴、機油,填寫了最后一個鉆進數據。我們當班累計進尺20多米,巖芯采取率95.6%,礦芯采取率達到了99.1%,實現了春節開門紅。當與接班的同事逐項交接班后,我拎起飯盒背著廢料,踏著一尺多厚的積雪,邁上了崎嶇不平的回程山路上,細細盤點這一天的心情,沒有想到這個春節能有這么多的收獲,特別是在那奔流的大河中,也有我這么一朵小小的浪花。
在路上,隨著下班的隊友匯集的越來越多,老師傅們說說笑笑,互相打聽著各班的進尺情況,而我們幾個年輕人則唱起了《勘探隊員之歌》,歌聲由小到大,在山谷中久久地回蕩。“是那山谷的風,吹動了我們的紅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們的帳篷。是那天上的星,為我們點燃了明燈。是那林中的鳥,向我們報告了黎明。是那條條的河,匯成了波濤的大海,把我們無窮的智慧,獻給祖國和人民。我們有火焰般的熱情,戰勝了一切疲勞和寒冷。背起了我們的行裝,攀上了層層的山峰,我們滿懷無限的希望,為祖國尋找出富饒的礦藏”。
是啊,就是這首《勘探隊員之歌》,讓無數熱血青年都把“為祖國尋找寶藏”作為人生的理想,并用“火一般的熱情”燃燒在中國的蒼茫大地上。直到21世紀的今天,它依然激勵著一代代地質找礦工作者,風餐露宿,不怕千難萬險,為祖國尋找著新的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