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年04月07日 瀏覽次數:
又到了“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時節,每每至此,總會放下對江南煙雨的期待與欣賞,沉浸于近山水畔的桃紅葉綠與柳梢鵝黃。
吹面不寒的風啊,不僅薄了身上的衣裳,亦暫時作別了“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的寒意,暖暖地,吹皺了南湖的水,吹綠了地上的草,吹來了久違的鷗鳥,讓懷揣著的那顆心也隨著春風送暖而輕盈了許多。一年分四季,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呢。如果從有記憶開始算起,大抵可分為上學、工作和婚姻階段,其中后兩個階段彼此穿插交織,辛苦與幸福相隨。都說上學時候輕松快樂,回憶起來多是歡笑,因其除了上課學習,便可自在玩耍,沒有購房之艱,沒有立業之難,生活費用概由家里支出,怎能不快樂呢。細細想來,工作和婚姻階段對于人們成長的促進作用,則是全方位全過程的錘煉,是苦樂年華,有對工作進步、物質消費、生活品質提升等的種種欲念,一旦升騰起來,常常會將自己折騰的不輕。而后,又經思慮,逐漸對精神世界與物質欲求進行梳理,根據個人所在意的,選擇留下與刪除,如此“斷舍離”后的日子,方方面面地輕松自在了不少。“誰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對于世間人事物之種種有了較深刻的認識,過好每一個今天,方是正解。想著想著,思緒竟是飄飛了起來,回來回來,聊聊咱們這“一口春鮮”吧。關于薺菜,源于散文《挖薺菜》,原文是如此表述的:“大地春回、萬物復蘇的日子重新來臨了!田野里長滿了各種野菜:雪蒿、馬齒莧、灰灰菜、野蔥……最好吃的是薺菜。把它下在玉米糊糊里,再放上點鹽花,真是無上的美味啊!而挖薺菜時的那種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稱得上是一種享受:提著籃子,邁著輕探永 捷的步子,向廣闊無垠的田野里奔去。嫩生生的薺菜,在微風中揮動它們綠色的手掌,招呼我,歡迎我。”掰著手指頭算算,已經連續十多年去周邊田野里挖薺菜,有時與朋友相伴而行,有時自己去田間地頭,美美噠噠的心境,與《挖薺菜》作者張潔書寫文章時的心境,不知是好了多少。七零后,哪曾經歷過那年代老人們所感受的戰火紛飛、艱難困苦、難以為繼的生活和難以飽腹的飯食啊。如此想,便又覺得幸福感增加了幾分。挖薺菜時,必須眼明,因為它們總是團團簇簇地生長,找到一顆,低頭往周邊瞅瞅,定會尋得一片。遇天氣干旱,葉片貌似枯黃,薺菜花也開了,桿兒上掛滿了“鈴鐺”,記得小時我們都喊它“鈴鐺草”,如今竟是成為尋找薺菜的標志了。挖薺菜的快樂,既在尋的過程中的一個個小驚喜,同時也在即便挖了兩大袋卻依然樂此不疲地拿著小鏟不斷積蓄著數量,誰還顧念著適可而止、避免第二天腰酸腿痛呢?挖薺菜需要體力,可摘薺菜時對耐心的考較就擺在了桌面上。清除黃葉,剪掉根須,往那一坐就是大半天。洗上三四次,鍋內水燒開滴幾滴植物油,下入薺菜,撈出過冷水,野菜的清香與蒸汽環繞,綠盈盈的讓人欣喜。
不知為何,腦海里浮出了——“想想你們媽媽當年挖薺菜的情景,你們就會珍愛薺菜,珍愛生活。你們就會懂得什么是幸福,怎樣才會得到幸福”。個中滋味,慢慢品讀吧。
至于如何食用,可炒,可放湯,包餛飩,蒸包子,煮餃子,春鮮入口,快樂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