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年07月12日 瀏覽次數:
從中醫養生的角度講,三伏天天氣炎熱,吃點苦瓜、苦菊、蓮子心等苦味的食物,可以清心火,穩情緒。從涵養黨性的角度講,在三伏天研讀一下黨艱苦奮斗的歷史,也能靜心養性,增長智慧,這便是枕上史書伏天好,憶苦思甜浮生佳。
“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治心養性,一個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讀書。我們黨百年奮斗的歷史,就是一部從苦難走向輝煌的歷史。金一南教授寫過一本書就叫《苦難輝煌》,從著手收集材料到完成撰寫,他用了整整十五年時間,其間研讀了五百多本書,整理了三百多萬字的筆記。他愿意下如此功夫,就是因為看到了在中國的經濟取得巨大發展成就的同時,出現了懷疑歷史、否定理想、信仰動搖的問題。他寫這本書的初衷就是想告訴世人:“我們曾經擁有一批頂天立地的真人,他們不為錢,不為官,不怕苦,不怕死,只為胸中的主義和心中的信仰。”
中國共產黨是“史上最牛創業團隊”,也是吃盡人間苦難的“創業團隊”。無數人為了勝利流血犧牲,僅長征途中,凍死、餓死、病死的戰士就不計其數。謝覺哉同志的夫人王定國說,翻越雪山時,她坐下來休息,站起來行軍時,才發現腳指頭已經被凍掉了。1995年,88歲的王平將軍回憶,當年大部隊過了草地后,彭德懷突然來找他,說還有一個營的部隊沒有到,讓他回去找。當王平帶人走到班佑河邊時,遠遠看到幾百個紅軍小戰士背靠背在睡覺,他當時勃然大怒,走過去就推那些小戰士。誰知推一個倒一個,700多個小戰士再也經不起體力透支、饑寒交迫,在睡夢中全部死去了。現在,四川省若爾蓋縣班佑村豎立著一座名為“勝利曙光”的中國工農紅軍班佑烈士紀念碑,就是為這些烈士所建的。1935年12月27日,毛澤東在陜北瓦窯堡黨的活動分子會議上所作的《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中說:“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歷史上曾經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十二個月光陰中間,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遇著了說不盡的艱難險阻,我們卻開動了每人的兩只腳,長驅二萬余里,縱橫十一個省。請問歷史上曾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沒有,從來沒有的。”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紅軍一共遭遇了400多場戰斗,相當于每2天就發生一場遭遇戰,除了在少數地區短暫停留外,平均每天急行軍50公里以上,共攻占700多座縣城。
苦難不必歌頌,無需升華,但值得反思。苦難不是財富,對苦難的思考才是財富。沒有人愿意過苦日子,但生活中總有一些苦我們無法躲避。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是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中銷售最多、影響最廣的作品,出版30余年,加印超過200次,銷量超過2000萬冊,近幾年仍保持每年300萬冊的銷量。新東方教師董宇輝憑借豐富的知識積累和出眾的表達在網絡上火到“出圈”,他在直播間賣《平凡的世界》等書籍的時候,一段關于“為什么要讀苦難文學”的言論再次征服了一眾網友,大意是,“從來沒有吃過苦的人,如果遭遇一個比較大的突如其來的苦難,他可能會被苦難壓垮。但一個得到正確引導的人,雖然背負苦難,卻能走得更加堅定。苦難會賦予一個人深刻,而且經歷了苦難的人,往往就見不得別人受苦”。通過讀苦難文學、苦難黨史,人們可以從中尋找到前行的力量。
“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閑”是唐代詩人李涉被朝廷流放到南方時所作的詩。彼時他心情苦悶,因與高僧閑聊化解了心結,體驗了與人生苦難和解的愉快。“浮生”一詞來源于《莊子》中的“其生若浮”,意為人生總是漂浮不定,今天我們可以理解為人生中充滿了不確定性。在競爭、內卷如此激烈的今天,人們忙著追求各種東西,希望讓人生變得更加確定、穩定,但其中很多人會在對各種東西的追求中變得浮躁,變得焦慮。
近日,名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的視頻在網上有了幾百萬的播放量和近6億的話題量。這個曾經村子里的天才少年,十幾歲時因為發燒,被村醫在屁股上打了四針后成了殘疾。后來自學木工謀生,一生未婚,收養了一個女兒,現在獨自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母親,還成了村里的維修多面手。他吃遍生活的苦,卻依舊堅強樂觀。作者在視頻中說:“我北漂九年,也曾有幸相識過幾位人中龍鳳,反倒是從二舅這里讓我看到了我們這個民族身上所有的平凡美好與強悍。都說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胡一把好牌,而是打好一把爛牌。二舅這把爛牌,打得是真好。他在掙扎與困頓中表現出來的莊敬自強,令我心生敬意。我四肢健全,上過大學,又生在一個充滿機遇的時代,我理應度過一個比二舅更為飽滿的人生。今天二舅還在走自己的人生路,這條長長的路最終會通往何處呢?二舅的床下有一個幾十年前的筆記本,筆記本的第一頁是他摘抄的一句話: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是的,這條人生路最后通向的一定是勝利。”部分網友對視頻中一些細節的真實性提出了質疑,但這不能否定二舅這個人物的精神價值。我們身邊都有和二舅命運相似之人,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活出二舅這種精神。
文人官場失意,最終與苦難遭遇和解,這和二舅的故事有一些相似之處,但遠不及二舅的故事帶給我的感動、激勵與力量,這和品讀苦難黨史有異曲同工之處。
有人說,誰的生活都不容易,甚至還覺得自己就是“苦難本苦”,讀那么多艱苦的歷史有什么用?不如多刷幾個視頻、幾條資訊放松一下。復旦大學教授熊浩在一篇演講中說,“我們在一個信息每天迎面鋪來的時代,所謂繁花似錦,所謂熱火烹油,我們每一天就這樣進去出來,進去出來,我們趕集似的往前走,生怕錯過一點點什么,讓我們顯得不那么時尚。當我們沉下心回頭去看,我們發現什么東西都不記得。”“刷微信、刷微博, 如果每一條資訊是一百個字, 如果你每天能夠讀一百條, 這并不算多, 這意味著你一個月的時間你可以積累三十萬字的閱讀量, 這是什么概念?老子的《道德經》五千個字, 卡夫卡的《變形記》三萬個字, 那些最晦澀的, 比如像黑格爾的《小邏輯》三十萬字”。孔子說:“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 ”意思是,如果一個人所有的生命格局都限定在日常瑣碎之中,要有自我的成長和靈魂的抱負,這便不大可能。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我國已經勝利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踏上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歷史的大潮奔涌向前,身為央企青年黨員干部,我們如何才能勇立潮頭,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馬克思說:“青春的光輝,理想的鑰匙,生命的意義,乃至人類的生存、發展……全包含在這兩個字之中……奮斗!”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共青團要團結帶領廣大團員青年勇做新時代的弄潮兒,自覺聽從黨和人民召喚,胸懷‘國之大者’,擔當使命任務,到新時代新天地中去施展抱負、建功立業,爭當偉大理想的追夢人,爭做偉大事業的生力軍,讓青春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回望歷史,《共產黨宣言》發表時,馬克思30歲,恩格斯28歲;列寧開始參加革命活動時只有17歲;黨的一大召開時,代表平均年齡為28歲;長征途中,紅軍將領平均年齡不到25歲。展望今朝,北斗衛星團隊核心人員平均年齡36歲,量子科學團隊平均年齡35歲,中國天眼FAST研發團隊平均年齡30歲。一代代弄潮兒敢為人先、敢于突破,以聰明才智貢獻國家,以開拓進取服務社會。
水靜極則形象明,心靜極則智慧生。讓我們靜下心來,將個人理想融入到國家發展大局之中,在百年黨史中感悟盛衰興替,汲取豐富智慧,匯聚復興偉力,在真抓實干中破浪前行,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作出自己的貢獻。